这是我第十次来美国,我刚和张机讨论了一下,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对美国有那种复杂的感情。
我是非常认可美国代表的一种自由主义的生活方式的。
因为在美国我去了洛杉矶,去了纽约,去了华盛顿,去了亚特兰大,去了波特兰,去了波士顿。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种类似的生活方式,你自己要负责起你自己的生活、生命、财产以及创业的一切,
不管是你爸妈,还是你爱人,还是你孩子,都没有人帮你兜底。
这种生活方式我是非常欣赏的,
但是我为什么总有一种彷徨,总有一种空白,总有一种好像有一些事不对的那种感觉?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篇文章来详细讲一下。
一、主体性在美国完全不稀缺。
美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中国大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我来说我在中国大陆是可以手拿把掐的,
不是说有很多人伺候我,也不是说我能用预算买到很多很多供给,也不是说中国大陆比美国大陆幸福,以及不是说什么方便,这些都不重要,
核心是我在中国大陆代表的一种稀缺的生活方式,就是泥石流的全球跑路,呼唤全民主体性,
要用 IP 加私域加各行各业创造自己人民币的 100 万, 1, 000 万,一个亿的,在美国行不通啊。
我很欣赏加州的阳光,无限的阳光,生活氛围都非常的好,生活方式也非常非常的宜人,
我只有在美国才会燃起我想开车的欲望,
但是我发现我自己赚不了美元,真的太难受了,
就像我这样的逼人,我原以为我可以在美国生产美国的一切,然后卖给东八区,或者生产美国的一切,在美国搞一个IP,搞一个私域,搞一个新媒体营销,
把我在大陆所学的一切都落地到美国。
扯什么犊子呢?都是扯淡。
因为中国和美国太远了,生活方式远,所有的文化远,金融远,习惯远,社交、商务都远。
二、不要妄想把中国的营销方式带给美国。
这 n 种远意味着你其实很难把中国的营销方式搞于美国落地赚钱,
也很难真正的把美国所知道的一切卖给东八区的中国同胞。
这是不可能的,他没有这种双向套利的可能,因为太远了。
所以我觉得未来十年我的规划因为在美国,所以越来越清晰,
我的规划就是立足中国大陆,立足我的母语汉语,创造这一代主体性叙事的一个社群。
 
         
    
     
